去年單車社團開會時就說好要報 2015/8/15 的武嶺盃,但是直到七月初才開始有像樣的訓練,尤其我還去日本旅遊,少了近兩週的訓練時間。 每週三次騎乘,大多都是騎澄清湖四圈,週末安排長距離的路線,最長的是高雄墾丁一日來回 200K,自從墾丁 200 以後真的耐力大增,恢復力也好很多,漸漸的我澄清湖四圈也能在一小時內完成,均速提升到 28 K/hr,比起同伴們均速能到達 29、30 而言是慢很多,但已經是我自己的最佳成績了。 知道長距離下滑很危險,我們請一位熟識的車行老闆擔任保母車,前一天還上課到中午,上午沒課的同伴就提早打包整理車輛,以便能在下午一點前出發,有趣的是我們五人不約而同都穿同一件衣服,是之前其他活動的紀念 T-shirt。 抵達埔里國中報到領取計時晶片,入住飯店後就出門吃晚餐順便買輕便雨衣,因為來時就下著大雨,先買好帶著有備無患。吃完飯回飯店整理裝備,這應該是我們第一 次那麼認真的準備,不但買好能量果膠、BCAA 膠囊,還有寶礦力粉和氧氣瓶,我自己還有能量果凍和義美小羊羹,而且一天前就開始盡量攝取碳水化合物,因為耐力比賽多是消耗肝醣。 除了備妥補給品也仔細研究路線,把寫了重要地標和補給點里程數的攻略膠帶貼在上管,以便低頭就能知道下個補給點還有幾公里,還有人寫了坡度和配速,雖然後來發現里程數不對,但至少知道相對距離讓人安心不少。 出發依年齡分組出發,早上排在等侯區的時候很緊張,這樣的心情從幾天前就有,就在猶豫要不要穿卡鞋,擔心爬不上陡坡時來不及脫卡下車,比賽開始一直到了人止關騎了 20 K 之後才慢慢地專心在騎車。 從起點經地理中心碑到人止關是平緩的暖身段,才出發沒多久就開始飄雨,著實讓人暗罵在心裡。第一補給點在清境之前,同伴們一致同意從清境前到翠峰是最難熬最 痛苦的,坡度 10% 以上的坡很多又沒什麼休息點,反倒是翠峰到鳶峰這一段比較輕鬆。翠峰派出所前是第一關門點,表定 10:00 關門,我在 10:04 左右到達,幸好工作人員還是讓我通過,我在翠峰客運站前面休息了好一段時間才又出發。 在翠峰前雨勢是間歇的下,過了翠峰之後 雨就一直下個不停,偶爾還有冷風吹過來,不想穿雨衣,這是第一次穿袖套和小腿套,就是為了保暖。騎騎停停走走,發現卡鞋的螺絲掉了,停在路邊鎖螺絲的時 候,剛好我們的保母車開上來,...
在里長開的早餐店看到這本《北社尾回家說故事》,是由南華大學文學系採訪編寫,四年前(2010)出版。裡頭採訪我們這個北社尾北湖里社區裡 18 到 35 歲的青年,不限定土生土長,也有在這工作定居的人,嘉義人居多。 受訪的人我只認識一位,看著他們對這個社區的感覺和想法,我知道北社尾在這一波社區改造促進的風潮裡,已經有了改變,多了自主思考,想融合現代風潮而又保留一些農村生活。 我的母校 #北園國小 我唸書時的一個年級四班,現在只有兩班,記得我畢業後有一半的班級被遷到附近剛成立的世賢國小。北園國小在民國 11 就創立了,是很悠久的學校,卻也是嘉義市最偏最小的學校。 一大片的稻田特別青翠,家附近重劃二十幾年後,近幾年蓋了很多新房子,開闊無遮的稻田很熱也很漂亮,要是田邊有棵大樹,坐在樹蔭下搖扇午睡,就是最舒服的享受。